本文目录
佛光普照图片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具足光明之义,
释尊于《阿弥陀经》解释弥陀之名号而言: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此弥陀光明有何种功能?
此光明能自然照护摄取(救度)念佛之人。
释尊于《观经》之“真身观”解释弥陀之光明而言: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
善导大师于《往生礼赞》综合以上二文而阐释说: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又于《观念法门》云: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
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
而其《观经疏》解释“遍照”之文断言:
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既然佛光普照,何以唯摄念佛,不摄余杂业行者?
善导大师以“三缘”解释之,其中第一“亲缘”云:
众生起行:
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身常礼佛,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
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
故知: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人,自然与弥陀心心相印,机法一体不离,此之谓“亲”。
而往生极乐,现在已定,不等将来临终。
此理,不论知不知、信不信,乃是自然法尔之事。
又,
何以弥陀光明普照,唯摄念佛,不摄其他杂业行者?
乃因余行非本愿行,故不照摄之;念佛是本愿行,故照摄之。
亦即念佛是弥陀本愿之所要求与命令,是弥陀救度之召唤与约束,
故曰“乃至十念”。
更因弥陀名号之本身即是弥陀之光明,
故曰“光明名号”;
亦是弥陀之生命,
故曰“名即是体”。
因此,善导大师于《往生礼赞》以偈赞云: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又于《般舟赞》云:
相好弥多八万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若论光明,一切诸佛皆有,然而以弥陀光明为最尊第一,非诸佛光明可及。
之所以最尊第一,释尊以十二光佛之德说明之,而于此之前,便预先概要的叹誉而言: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又,
释尊为了显明弥陀威神功德之独一无二、至高无上,而于《大阿弥陀经》极口崇仰赞叹曰:
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光中之极”、“光中之尊”,不只释尊极口赞仰,十方诸佛也异口同声以“不可思议”赞叹之,《无量寿经》言: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南无阿弥陀佛
-慧净上人
佛光普照平安宅的下联
上联,佛光普照家宅平安,
下联,紫气环萦前途锦绣。
出句尾字是平声,应该是下联。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佛光普照三千界 法水长流五大洲的意思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
大师的人间佛教宏愿 解说:说起佛光山今天“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盛大规模,以及星云大师弘法经历,就必然会提及大师,一直所奉行的“人间佛教”的宗风。通俗地讲,“人间佛教”是相对于佛教从前主张出世,重视来生和神鬼之论而言的,“人间佛教”讲究“佛教入世打开山门”以及“以人为本”,更多讲究人今生的修行与因果,主张佛教利用更积极入世的态度面对世人,有了这样的思想武器作为基础,弘法的方式就有了极大的突破。虽然星云法师并非“人间佛教”的创始人,但他多年来身体力行的实践工作,实在是给“人间佛教”的信奉者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他不仅著作等身,还在世界各地创办佛教杂志,出版社,以及丛林学院,甚至拥有电视台进行佛法的宣扬工作。时代在变化,宗教也在变化,佛教是讲究包容文化的宗教,所以其自身的生命力也就更强。这一点,从星云大师,遍布五湖四海的信众,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种被称为“佛教现代化”的努力是需要包容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包容的心怀。大师弘扬“人间佛教”的宏愿,才得以结出如此的硕果。 刘长乐:“ 大师是一个传道者,我们是一个传播者,我们也想通过大师,对人间佛教的普及跟我们传媒,有一个非常好的互动。那么您当时,能够把佛指舍利请到台湾来,当然大陆领导人做了很大的努力,也有很大的佛心了,我们说他们呢,能够让佛指舍利到台湾来,而且在台湾37天啊,大师是形影不离的做了很大很大的功夫。 我记得那次我在高雄最后在佛指舍利离开的前一天,我在高雄送别佛指舍利的时候,菲律宾的一批瞻礼团来了,瞻礼团他们说他们在菲律宾看凤凰卫视转播台湾的佛指舍利的这个画面的时候,是全体人一块儿收看,而且是跪拜收看电视,在台湾也是这样。然后,他们到了最后时候,到高雄时候参加最后的送别,然后送走的时候,十万人呢!十万人,我也在现场,然后大师上飞机的时候我在下边,情不自禁地拍了很多照片,有很多照片非常感人。这件事情的影响力是不是很深远? 星云法师:“我向大陆领导人要求(佛指舍利)到台湾来,因为这个海峡两岸啊,虽然是一海相隔啊,但是心意相通这个血脉相连,思想一个都有共通的点。几乎台湾很多人包括政要,一起恭迎,万人空巷。佛教也由那次佛指舍利以后,和中国大陆的宗教交流密切,这两方面推动政府共同统一志向。 我们跟北京的中国佛教协会共同举办这个佛教的梵乐,梵呗音乐会,到美国去,到香港,到加拿大,到世界各地去演唱。”
佛光普照三千界的意思
下一句:法水长流五大洲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
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
拜佛,并非只是求平安、求保佑。
拜佛,是因为佛陀远离了贪嗔痴,成就大慈悲、大智慧的品质,让我们高山仰止,生起无限的崇敬。
拜佛,是以佛陀为榜样、为老师,执弟子之礼。
拜佛,是对真理、智慧的低头、臣伏。
拜佛,在虔诚中,心灵可以得到净化,与佛菩萨相应,得到加持。
每天用一颗至诚恭敬的心去拜佛,放开身心去拜佛,纪念那些如法修行而成就道业的人提醒自己心中有佛,有善念。时时学习佛的思想和行为,处处感悟心灵,智慧所带给我们的福报。
佛是智慧,是觉悟,是慈悲,是大爱。用你刚强难化的心,放下傲慢不肯低下的头颅,慢慢地弯下你的腰,用心感受接纳佛陀的慈悲。
拜佛是很柔和的,合掌也是很柔和,你对别人合掌的时候肯定很尊敬别人,同样的,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谦下之心去拜佛,感悟佛。
以上就是关于佛光普照下一句,佛光普照的全部内容,以及佛光普照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