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话是: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用以比喻不善言谈或是惜语如金的人。
徐庶进曹营所属历史典故,主要讲述了徐庶投靠刘备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告知了刘备主要依靠单福取胜的消息。曹操的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程昱还告诉曹操徐庶才能比他高了许多,并向曹操献策争取徐庶入曹。原来,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家中只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程昱于是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为此,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投入了曹营。然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意思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典故:
徐庶本为刘备身边的一位大将,为刘备效力,后来却投奔了曹操。他投奔曹操是不得已而为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含泪向刘备辞行。
徐庶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曹操派他来本为劝刘备投降,他却私下劝刘备撤离新野。
“关公护嫂嫂”、“刘备摔孩子”、“徐庶进曹营”歇后语的下一句分别是什么
关公护嫂嫂--千里走单骑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歇后语详解
简介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分类
谐音类
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喻事类
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喻物类
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故事类
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比较出名歇后语举例
洗菜的洗莱,剥葱的剥葱—— 各管一工
屋檐下的大葱—— 心不死;叶烂皮干心不死
蒜地捣葱—— 离不了辣味
石头上栽葱—— 劳而无功;白费工夫
烧火剥葱—— 各管一工
捏鼻子吃葱—— 忍气吞声(生)
脑壳捣大蒜—— 扎扎实实
花生壳,大蒜皮—— 一层管一层
猴子吃大蒜—— 翻白眼
敌敌畏拌大蒜—— 又毒又辣;毒辣
大蒜苗做枕头—— 昏(荤)头(荤)脑
刘备摔孩子下一句歇后语是什么
刘备摔孩子 --- 收买人心
徐庶进曹营 --- 不发一言
诸葛亮弹琴 -- 故作镇静
孔明草船借箭 -- 坐享其成
孔明草船借箭 --有雾(误)
关羽降曹操 --身在曹营心在汉
张飞吃秤砣 ---铁了心
曹操败走华容道 -- 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 ---走对路
刘备三顾茅庐 --- 尽找明白人
周瑜谋荆州 ---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上就是关于徐庶进曹营下一句,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话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徐庶进曹营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