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忠厚传家久下一句是什么二年级
忠厚传家久下一句是诗书继世长。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是老北京胡同的门上常见的一副对联,出自苏轼的三槐堂铭,虽然年代久远,但其中的核心内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源自于苏轼的《三槐堂铭》,讲三槐王氏的忠义事迹,王旦翻修故居时遂请苏轼作三槐堂铭,以此勉励后人、效仿先祖忠厚品行。
《三槐堂铭》介绍:
《三槐堂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
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忠厚传家久”的下半句是什么
“忠厚传家久”的下半句是:诗书继世长。这两句是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
1、释义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是:有忠实厚道的品德才能传承家业,熟读诗书才能够在世间流传如此长久。
此联是从德、知两方面言说了人们应该操守的立身处世之道:前半句是指人在品德方面的修为,强调只有忠厚才能传家。后半句强调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
2、出处
这两句出自民间一副常用对联,作者无可考。此句常常以楹联或对联的形式出现于居家的门厅中,对人们的心灵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
忠厚传家久下一句是什么二年级
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诗书继世长,这是一副对联,横批是修善修德。这两句话源自于苏轼的三槐堂铭,讲的是三槐王氏的忠义事迹,王旦翻修故居时遂请苏轼作三槐堂铭,以此勉励后人、效仿先祖忠厚品行。
忠厚传家久不是一句虚言,王氏作为官宦之家,世代为官清廉、忠厚,从王言、王彻、王祐、王旦、王巩等几代人做官都是清正廉洁、忠厚老实。比如,王祐劝杜重威效忠朝廷遭贬谪,却依旧写文章警示世人。
扩展资料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过,随着王祐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
北宋初期,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于是,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祐前去调查。王祐核实后得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王祐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
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遂迁怒于王祐。因王祐秉性耿直,本应做宰相的他,仕途异常坎坷。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
壮志难酬,王祐心有不甘,他生前发现次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
30年后,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节俭、至死不渝”的处世之道开创了三槐堂亘古流传的官风、家风。王祐的其他两个儿子也异常聪颖,先后踏入仕途。
王旦病故后,子孙将其遗体暂厝于其外祖家——开封新里乡大边村,遵王旦遗嘱,葬仪从简,甚至墓碑也未立。直至38年后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书宋仁宗赵祯,要为其父立碑,赵祯慨然应允,并亲书“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诏命大学士欧阳修为王旦撰写碑文。
于是,王素受钦命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后,王素在开封城东门外的王氏宗祠院内亦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称谓至此渐闻于世。
1073年,王素病逝,辽兵屡犯宋都,京城一带战事不断,加之黄河不断泛滥,祖坟面临厄运,王素之子王巩在葬父的同时,也将祖父王旦的遗骨迁至故里莘县群贤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兽、墓表的设置皆与开封之墓相同。
几乎同时,王巩在群贤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巩拜访苏轼时,请这位忘年交为自家的宗祠题了“三槐堂”三字,并作《三槐堂铭》。此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等文集,轰动一时,三槐王氏的名声由此愈加被众人熟知。
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什么?二年级
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诗书继世长,出自苏轼《三槐堂铭》,意思是:具有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的家庭,才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认真读书,有文化,才能使家族长久地发展下去。
中国历来有重视家教、家训的传统,忠厚传家久是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什么?
详细内容 01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出自苏轼《三槐堂铭》,意思是:具有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的家庭,才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认真读书,有文化,才能使家族长久地发展下去。
02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是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常常以楹联或对联的形式出现于居家的门厅中,对人们的心灵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此联是从德、知两方面言说了人们应该操守的立身处世之道。“忠厚传家久”是指人在品德方面的修为,强调只有忠厚才能传家。“诗书继世长”强调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
03
《三槐堂铭》原文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04
《三槐堂铭》赏析
文章主题在于歌颂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分五段进行。
第一二两段,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为全文的理论基础。
第三四五层,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从而论证了观点,突出了主旨。
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文章叙议兼行,挥洒如意。文字简洁,自然流畅。
以上就是关于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忠厚传家久下一句是什么二年级的全部内容,以及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