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淡然处之,安之若素下一句
静如细风,笑若涟漪。安之若素,淡然若水,静如细风,笑若涟漪,出自清代范寅的《越谚·附论·论堕贫》。
淡然处之,安之若素是什么意思
“淡然处之,安之若素”意思是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事物,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情绪不必大起大落,处理事情要像水那样淡然、镇静,这样才能使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为外界事物所影响。这句话出自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安之若素,淡然若水。静如细风,笑若涟漪。”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从容生活,才能活得淡然。不管什么时候,不去怨恨,就让岁月做一只漏斗,漏去那些伤心的往事,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悠然自得淡然处之其乐无穷是什么意思啊
“怡然自得,淡然处之,其乐无穷”这几个词语应该指的是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吧。
“怡然自得”一般指悠闲自在,心情舒适;“淡然处之”是指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事、物,不钻牛角尖;“其乐无穷”则是指乐在其中。
总之,觉得这是一种简单自然、积极快乐的、淡泊的人生态度,是精神贵族的追求吧。
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意思是:保持本性、无所修饰的心境,交合形气于清静无为的方域。
原文: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 之野。汝又何为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译文:
无名人说:“走开,你这个见识浅薄的人,怎么一张口就让人不愉快!我正打算跟造物者结成伴侣,厌烦时便又乘坐那状如飞鸟的清虚之气,超脱于‘六极’之外,而生活在什么也不存在的地方,居处于旷达无垠的环境。
你又怎么能用梦呓般的所谓治理天下的话语来撼动我的心思呢?”天根又再次提问。无名人说:“你应处于保持本性、无所修饰的心境,交合形气于清静无为的方域,顺应事物的自然而没有半点儿个人的偏私,天下也就得到治理。”
出处:《庄子·内篇·应帝王》——战国·庄子
扩展资料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它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庄子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基于“道”,他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是浑一的,因此也就无所谓分别和不同,世间的一切变化也都出于自然,人为的因素都是外在的、附加的。
基于此,庄子的政治主张就是以不治为治,无为而治便是本篇的中心。什么样的人“应”成为“帝王”呢?那就是能够听任自然、顺乎民情、行不言之教的人。
全篇大体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而未始入于非人”,借蒲衣子之口说出理想的为政者,听任人之所为,从不堕入物我两分的困境。第二部分至“而曾二虫之无知”,指出制定各种行为规范乃是一种欺骗,为政者无须多事,倘要强人所难就像“涉海凿河”,“使蚊负山”一样。
第三部分至“而天下治矣”,进一步倡导无为而治,即“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的主张。第四部分至“而游于无有者也”,提出所谓“明王”之治,即“使物自喜”、“化贷万物”的无为之治。
第五部分至“一以是终”,叙述神巫给得道的壶子看相的故事,说明只有“虚”而“藏”才能不为人所测,含蓄地指出为政也得虚己而顺应。第六部分至“故能胜物而不伤”,强调为政清明,应像镜子那样,来者就照,去者不留,“胜物”而又“不伤”。
余下为第七部分,叙述浑沌受人为伤害失去本真而死去的故事。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淡然处之下一句,淡然处之安之若素下一句的全部内容,以及淡然处之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