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八月湖水平是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吗
下一句是“涵虚混太清”。
诗名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
全诗如下: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湖水平下一句是什么古诗
八月湖水平下一句:涵虚混太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 孟浩然
[全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湖水情的下一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1、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
2、张丞相:一说为张九龄,一说为张说。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至二十四年(736)为宰相
3、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4、涵:包涵,包容
5、虚:虚空,即天空
6、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解说】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得平平满满,浩瀚的湖面与天浑然一体。蒸腾的水气笼罩着广阔的云梦二泽,湖中的波涛拍击着坚固的岳阳古城,我想出仕无人援引。
【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气蒸云梦泽的下一句是什么绿树村边合的下一句是什么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关于洞庭湖的古诗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4.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5.岘首白云起,洞庭秋月悬。——王贞白《送友人南归》
以上就是关于八月湖水平的下一句,八月湖水平是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的全部内容,以及八月湖水平的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