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李商隐《落花》的鉴赏
【唐*李商隐】《落花》
【原文】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
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客人竟就这样走了!小园里,风吹得千万片残花乱飞。
落花,上下飞舞,洒向曲曲弯弯的小路上,飘得远远的,像在送着落日的斜晖。
看到这样的情景,柔肠寸断,不忍把落花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我爱惜芳菲的心情,也随春而去了,所得到的只是沾湿了衣裳的盈盈清泪。
【注释】
花乱飞:指暮春景象。
芳心:双关语,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沾衣:指流泪。
眼穿:望眼欲穿,喻热切盼望。
归:春光过尽。
参差:高低不齐,指落花堆积。
曲陌:曲径。
迢递:远远地。
斜晖:夕阳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得罪了牛党的令狐绹,境况极糟。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引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境。诗一、二句“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写落花景象,“ 小园花乱飞 ”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客去才“ 乱飞”,落花成为有情物,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落花虽然早有,客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怀。
三、四两句“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分别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 乱飞 ”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这两句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骚动不安。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象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于是整个画面笼罩在落花余晖这一副沉重黯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深重伤感和悲哀。
五、六句“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眼穿仍欲稀 ”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两句,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这不又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落花诗在唐诗中并不少见,但大多或单纯表现怜花惜花的情绪,或抒发及时行乐的感慨,很少能象李商隐这样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得天衣无缝,表现的情感又是如此哀怨动人。譬如同是咏落花,诗人还有一首《和张秀才落花诗》,其中“ 落花犹自舞,扫后更闻香”两句,用舞姿来形容飞动的落花,既形象鲜明又蓬勃富有生气,对经久不灭的花香的描写更表现了落花形象的美好和品格的高洁,创造了新鲜的意境。这是诗人借落花勉励别人不要因失败而沉沦,这首寄寓身世之哀的《落花》诗与它相比却是情趣迥异,另是一番意境了。
【个人观点】
李商隐是唐代后期杰出的、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作品,尖锐地揭露了腐朽的上层统治集团,反映了唐王朝衰颓期危机四伏的时代面貌,表现了那一时代被压抑的知识分子悲剧性的命运和心理。在诗歌艺术方面,他通过广泛学习前人,惨淡经营,突破了由盛唐和中唐诗人多方开拓而难乎为继的局面,创造了深婉精丽、富于感伤情调和象征暗示色彩的新诗风,为古代诗歌抒情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对落花的惋惜,便是对春光的爱惜,也是对韶华的珍惜。既是叹花也是自叹,感叹青春已逝和身世漂零。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诗词是华美的,以致历经久远,仍被我们反复玩味,这也是诗词的重要价值之一。而造成这种美的因素很多,其中诗人的真诚占了重要份额。他们浓缩了深邃的体悟,用一生的执著写就了这美的诗章,诗人的生命之花绽放其中,可谓至诚。唯其如此,才流传千载而不昧,时时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能够分享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体味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境界。而这种浸润心灵的阅读,对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而言,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修炼和享受吧。
李商隐的诗抒情,较少直抒胸臆,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其诗往往寄兴深微,余味无穷。但刻意求曲有时也带来晦涩难懂的弊病。他的咏物诗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作者的情怀。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有哪些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诗:
1、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2、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促漏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杳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
4、别薛岩宾
曙爽行将拂,晨清坐欲凌。别离真不那,风物正相仍。漫水任谁照,衰花浅自矜。还将两袖泪,同向一窗灯。桂树乖真隐,芸香是小惩。清规无以况,且用玉壶冰。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落花的作者是谁?
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①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②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③。 【注释】 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希望采纳
断肠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下一句是什么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描述的动物是蜜蜂。这是因为诗句中描述了蜜蜂辛勤劳动,不忍离开花丛(扫),即使眼穿(渴望回家)仍要继续采蜜。
以上就是关于肠断未忍扫下一句,"落花"的作者是谁了大神帮忙的全部内容,以及肠断未忍扫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