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是“遥望洞庭山水翠”。
刘禹锡的《望洞庭》中后两句,有的是“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有的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翠”与后面的“白银盘”中的“白”似乎矛盾,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困难,教材中为何选取“山水翠”,而非“山水色”,是什么原因呢?
见解:
刘禹锡《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翠”一句的“山水翠”,《全唐诗》一作“山翠色”,另外,有的现代选本作“山水色”,不知道何所凭依。我们选了“山水翠”,主要是依据《全唐诗》。说“山水翠”是否与后面的“白”矛盾呢?我们认为并不矛盾。首先,作者是“遥望”洞庭湖中的君山,也就是从远处看,那么君山(有树木,所以为翠色)和它隐约倒影在湖中的、水上的影,则是青黑色的,本来月光就不如日光明亮,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因此,说君山等远处山水翠色无不可,而白银盘是指君山之外月光之下的湖水,因为水面对光线的反射作用,才有了“白”的感觉。古诗讲究对仗,“翠、白”相应,才有色彩和谐映衬之美。我们因此不会选择我们不清楚来源的“山水色”。
望洞庭哪一句是体会洞庭山水的美
这一句最能表现秀美: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
全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用自己的语言把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看洞庭湖,湖中的君山青翠,就好像是白银的盘子里托了个小巧的青螺。
1、 全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和”即和谐,融合。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这一句诗人是从两方面来写,把湖光与秋月结合起来,,描绘出了在秋夜皎皎明月之下,洞庭湖水澄澈空明,两相应和的优美景色。其中,“秋”字点明了时节,也暗示了诗人的心中淡淡地忧思。特别是诗句中的“和”字,用得极为精妙,不但表现出了洞庭湖夜晚融融的月光与平静的湖水融为一体的特点,而且为诗歌营造了空濛浩淼的审美境界。
接下“潭面无风镜未磨”承上句“两相和”而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景象。“潭面”指湖面。“镜未磨”,我们都知道,古人的镜子是用铜制作而磨成。这里一句,诗人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面比喻为一面“镜子”,并用“镜未磨”来描写,不但形象而贴切地描绘出如同一面因没有打磨而光泽暗淡的镜子,而且也暗示了因夕阳西下而月光朦胧所形成洞庭湖水面浩淼的独特景观。可以说,这一句也时对上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画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画。
接着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这里,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转移到了君山。一个“遥”字,不但说明了诗人视线由近及远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在远观之中,以高远的视角,描绘出了皓月银辉之下的洞庭山水浑然一体的壮阔画面。其中一个“色”字,更让人感受到月光下的山更青,水愈清,山水相依的独特之美。这样,在极为高远的视觉氛围内,不但使诗歌的意境更为开阔,而且也为后面描写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紧接着诗人写道:“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是形容水天相接而又朦胧空灵的洞庭湖。“青螺”即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常用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这一句紧密第三句而来,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夜之下的君山与洞庭湖及四周空濛的雾气构成的画面,用一个白色的银盘中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所构成的画面来比喻,这不但形象地突出了月光下的君山之青,也描绘出了洞庭湖及其周围雾气蒙蒙的广阔境界。更为可贵的是,诗人用这个比喻句,不但色调淡雅——也就是“白”与“青”在对立中和谐统一而成,而且把无边无际的洞庭山水浓缩为一件精美无比的美术工艺珍品。这样,不但通过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置浩大的自然山水于恰是盆景似的景观之中,而且用反衬手法,以小见大,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襟怀。同时,这一描写,也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总之,刘禹锡这首山水诗,在极富艺术张力和雄伟的气势中,不但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而且在诗歌中也感受到诗人极富浪漫色彩的奇思妙想。特别是在“以小喻大”中所表现出的气度和非凡的艺术才能。
古诗遥望洞庭山水色下一句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以上就是关于遥望洞庭山水色的下一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全部内容,以及遥望洞庭山水色的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