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居安思危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原文:《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译文:《书》说:“处于安定要想到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防备就没有祸患。谨以此向君王规劝。
扩展资料:
《左传》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居安思危下一句是什么
居安思危的下一句是什么?怎么解释,讲述了什么道理呢?正在备考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居安思危下一句是什么呢?”,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居安思危的下一句
居安思危出自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所以居安思危的下一句就是思则有备。
释义: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
其他提倡“居安思危”的还有: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宋·徐铉《颂德赋》:“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灾惧。”
梁·沈约《宋书·文五王传》:“今虽先天不违,动干休庆,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思虑,不可不惧。”
明·无名氏《白兔记·寇反》:“古人有言:‘得宠思辱,居安虑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明史·郑本公传》:“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
扩展资料
左丘明(约前502年—约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
左丘明是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散文家 、军事家。 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 (又称《左氏春秋》) ,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 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左传中居安思危
下一句是“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历史典故:
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的情况。人们用居安思危这个词用来比喻要提高警惕,以防祸患。与“有备无患”近义。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
翻译: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扩展资料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麻痹大意、出其不意、亡羊补牢。
《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下一句的拼音怎么读啊
居安思危
下一句是:
可无备御
拼音是:kě
wú
bèi
yù
原文是:
维此江壖,控扼之所。居安思危,可无备御。
以上就是关于居安思危下一句,居安思危下一句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居安思危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