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对偶句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诗世人评它“善于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在表现形式上有过人之处,请品析之。
4、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题,题目中没有点明要赏析技巧中的哪一方面,一般情况下,表达技巧的四个方面,在题目没有明示时,主要可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上考虑。这首诗就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回答。
5、参考答案
①前两句工于对仗(总说技巧)。首句写水光、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出一种对称之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具体阐述)。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之情表现无遗(小结作用)。②后两句形象比喻(总说技巧)。诗人喻人所不能喻,道人所不能道,他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宜”各有一番风韵(具体阐述)。诗人借寻常事做惊人语的艺术技巧,,实是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小结作用)。
水光潋艳晴方好的下一句是啥
全诗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翻译为: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赏析: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全诗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也隐含出自负、得意的满足感。因为西湖有他的努力成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什么?出自哪首诗?
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
》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两句是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水光潋艳晴方好的下一句是啥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 苏轼
[全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以上就是关于水光晴方好的下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对偶句的全部内容,以及水光晴方好的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