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蜀国曾闻子归鸟,圈内还见杜鹃花!
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修辞手法】
拟人的修辞
倒叙的手法。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没有面目见蜀中父老。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诗仙李白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一、“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这句诗的意思是——
1、它(杜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在这三月的春天想起了三巴。
寓意: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听见子规鸟啼叫,看见杜鹃花开。诗人浓浓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2、一声声“不如归去”的子规叫声使天涯游子为之肠断,阳春三月遍地盛开的杜鹃花更撩乱了天涯游子的思乡柔情。
三巴:指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所置的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其中巴西郡正是现在的川西北一带地方,江油亦在属中。
二、附原文: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赏析】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这两句诗采用了排比的句式,每句连用三个相同的数词表达时间、地点、景色和心情.既造成了音节上的回环顿挫之美,又加强了感情上的感伤基调;既具备文人写作的高度技巧,又带有民间歌谣的淳朴风味。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的诗词
宣城见杜鹃花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注释
⑴宣城:今属安徽。
⑵蜀国:指四川。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⑶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
⑷三春:指春季。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
鉴赏
此诗是感物而起兴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没有面目见蜀中父老。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杜鹃花的诗句
杜鹃花的诗如下:
1、《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2、《宣城见杜鹃花》,杜牧。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4、《杜鹃花》,方干。
未问移栽日,先愁落地时。疏中从间叶,密处莫烧枝。郢客教谁探,胡蜂是自知。周回两三步,常有醉乡期。
5、《杜鹃花》,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6、《杜鹃花》,秋瑾。
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7、《杜鹃花词》,施肩吾。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8、《同友生题僧院杜鹃花》,李咸用。
若比众芳应有在,难同上品是中春。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留得却缘真达者,见来宁作独醒人。鹤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条出四邻。
9、《送杜鹃花》,吴融。
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
10《题卧屏十八花·杜鹃花》,葛立方。
云昏水暖草萋萋,空谷无人独杖藜。却忆西江石楼老,送春花下子规啼。
11、《杜鹃花》,舒岳祥。
杜陵野老拜杜鹃,念渠蜀王身所变。我今流涕杜鹃花,为是此禽流备溅。嗟哉杜宇何其愚,万事成败皆斯须。一枰黑白翻覆手,揖让放弑皆丘墟。汝初一身今百亿,凝滞结恋胡为乎。尔生不能存社稷,死怨谢豹何区区。
至今有子不自保,寄巢生育非良图。百亿禽分百亿花,数若恒河沙复沙。此花开时此鸟至,青枫苦竹为其家。锦官玉垒不可念,翠华黄屋天之涯。不闻十月杜鹃鸟,只见十月杜鹃花。何必看花与听鸟,老夫日日自思家。
12、《杜鹃花》,杨巽斋。
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13、《寒食日题杜鹃花》,曹松。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14、《菩提寺南漪堂杜鹃花》,苏轼。
南漪杜鹃天下无,披香殿上红氍毹。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
15、《杜鹃花》,董嗣杲。
树底催归咽一声,夕阳喷恨入繁英。枝枝血染花风晚,萼萼愁开谷雨晴。尚有春魂遗万古,岂无月色照三更。冤红遮莫随流水,最挠天涯蜀客情。
以上就是关于一叫一回肠一断下一句,蜀国曾闻子归鸟圈内还见杜鹃花的全部内容,以及一叫一回肠一断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