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只手遮天下一句是什么
只手遮天下一句是战无不胜。根据电影《古惑仔之只手遮天》查询,进入电影《古惑仔之只手遮天》官方公众号,点击台词查询,只手遮天是电影《古惑仔之只手遮天》中的经典台词,全句补充完整为人在江湖,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只手遮天,解释是一只手把天遮住。处处为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上联:团结一致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下联:
上联:团结一致 可 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下联:协作同心 能 进有所据 退有所依。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改为肯定句
该句出自《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这句的意思是我廉颇攻城略地,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扩展资料
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56岁终。)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出身于史官世家,父亲司马淡是汉武帝时的史官——太史令。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生平: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卒年不可考。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对现代中国研究古代历史做出了伟大贡献。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什么意思?
1、”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意思是指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其近义词是“百战百胜”。
2、”无坚不摧”出自《旧唐书·孔巢文传》“(田)乃就宴,悦酒酣,自矜其骑射之艺,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主要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其近义词是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3、“唯快不破”不属于成语,是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主要是指的天下任何武功,都有自己自己的不足,防守的再好,也有破解方法,只要意识、攻、守、应机变化等速度远远高于对方,势必游刃有余。
以上就是关于战无不胜下一句,只手遮天下一句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战无不胜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