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视耳不见的下一句是啥意思
【词 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读 音】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释 义】虽然望着,却没看见;虽然听着,却没听到。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出 处】《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示 例】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会~的。 ★秦牧《核心》
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
老子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不可说清楚,所以就混而为一。其上不光明,其下不阴暗,蒙胧无法形容,于是又回复到无。就是说它没有形状,没有物象,把此现象称为“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凭这个古老的“道”,来驾驭现存的事物,就会知道古老事物的开端,这就是“道”的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不是非常道,而是难道也。老子所说之道是一种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有点象空气。不过在太空中看地球的空气还有颜色呢,还有什么比空气更无形无状无光无声呢?唯有意识与此相象了。难道说老子之道是说意识产生物质?而没有生物何来意识?也许是时间吧,时间不也是无形无状无光无声之物吗?时空互变,虚实相生,万物复始,也是一种逻辑。还有一种是能量,质能互换,一种无形之能瞬间变成有名之物,而后开地开启,万物复生,也有可能。宇宙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无人知道,无人能证实,只在假说在自圆其说。老子之说是世上第一假说也!假说再多人类也摆脱不了自然王国的困惑。谅你再富有、再权势、再美丽、再智慧也弄不清世界的由来。实在搞不清了,人类就造出了一个上帝,再让上帝造出世界、人类与万物。这也许符合老子的无中生有之逻辑吧!
想想地球之人类何等幸运,人类可及之所唯有地球人类这一高等动物,虽外星人之说纷纷,但无一例令人信服。再看看我们人类的今与昔,或杀杀打打,或尔虞我诈,或抱残守缺、或夜郞自大,哪有一丝文明的影子?落后者对先进者的“夷、希、微”今日最甚;先进者对落后者的掠、欺、虐日见其威。和平多借口,文明属学术,动物的野性、愚昧人类始终难以克服看今日之世界,竟是无赖之天下!菲律宾正在戒严、伊拉克正在动乱、中东巴以正在较劲,天下从来不太平,除非人类恪守文明
视而不见的下一句是什么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语出《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翻译下列句子
“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意思:看见了金子就当没看见一样,跟见了瓦片石头一样。“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这一句话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德行》是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第一章,记述了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认为值得学习、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言语行动的美好道德品行。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当时的道德观。
原文:
管宁与华歆,俱为东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
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但是看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就又扔了金子离开。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以上就是关于视而不见下一句,视耳不见的下一句是啥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视而不见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