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找出下列词句中词类的活用现象并解释词语意思
1.鞭:名词作动词,用鞭打
2.时:名词作状语,经常
3.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4.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齐:形容词作状语,与之齐
6.图:名词作动词,求,做,为
7.宝:意动用法,以……为宝,表示珍惜
8.劳:形容词作动词,使之劳
写作活用词典
一、词语借用。
一同学写父亲的秃头:“……头顶的头发经不住长期的‘营养不良’,都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去了……最令他伤心的是连最后几个‘独傲霜雪’的‘忠诚者’也在这几次‘行动’中下了台。终于在头顶上独立出了个‘地中海’……”如此幽默、俏皮的借用语,把父亲秃头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需要指出的是,使用借用语要加引号,以示与原意的区别。
二、词语别用。
如,词语“三心二意”的原意是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有同学这样用:“学习要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一要专心,集中精力;二要虚心,不骄不躁;三要有恒心,坚持不懈。‘二意’是:一是课堂注意听讲;二是课外留意观察。”词语别用,开创新意,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
三、词语仿用。
剧本《创业》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龙二井又有油和水的矛盾,这是它的特殊性。周队长说,要促使矛盾转化,就要捞水,把水捞干。我们想一不做、二不休,搞它个水落油出。”文中的“水落油出”无非是仿用“水落石出”一词而来。巧换一字,推陈出新。
四、词语缩用。
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缩写成“投桃报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缩写成“见仁见智”等。
五、词语拆用。
如“排忧解难”可拆成:“排……之忧,解……之难。”
六、词语并用。
如,按句意将词语“马到成功”、“旗开得胜”合并同类项,写成:“……现已马到旗开,这就预示着……成功得胜。”
一言以蔽之,词语一经活用,新意顿生。但,切不可滥用,以免造成语言混乱。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哪些
一、名词作状语
1、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一样。《陈涉世家》
2、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论语〉八则》
3、石青糁之石 青:用石青。《核舟记》
4、空谷传响空 谷:在空荡的山谷里。《三峡》
5、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小石潭记》
6、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小石潭记》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 山:顺着山路。《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 东:向东。《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愚公移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黔之驴》
14、四面竹树环合 环:像环一样。《小石潭记》
15、手自笔录 手:亲手。笔:用笔。《送东阳马生序》
16、孔子东游 东:往东方。《两小儿辩日》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狼》
18、复前行 前:向前。《桃花源记》
二、名词作动词
1、歌以咏志 歌:写诗歌。《观沧海》
2、妇抚儿乳 乳: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 宴:举行宴会。《口技》
5、有仙则名 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 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狼》
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太守):做太守。《岳阳楼记》
11、任意东西 东西:往东往西(漂流)。《与朱元思书》
12、每至晴初霜旦 霜: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三峡》
14、浑欲不胜簪 簪:插簪。《春望》
15、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 名: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7、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别号。《醉翁亭记》
18、造化钟神秀 钟:聚集。《望岳》
实词活用主要有哪些类型的
原创: 莒风 吾爱汉语 昨天
教学目标:1.了解词类活用,这一语言现象
2.了解名词、形容词、动词的词类活用
3.熟悉常见的词类活用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词类活用,这一语言现象
教学难点:熟悉常见的词类活用词语
教学过程:3课时
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具有了其它词的语法属性,相应具有了和语境相适应的意义,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叫做词类活用。一个词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这是它本身具有的属性,这叫词性的兼类,是经常性的,而词类活用是临时性的。如“锤”:名词是锤子的意思,动词是用锤子敲打的意思;再如“破”:破车(破作形容词),破案(破作动词)。其实词类的活用,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存在的,我们在此列举更有助于理解这一现象。如鲁迅的杂文《友邦惊诧论》中“……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其中“国将不国”的第二个“国”就具有了动词的词性;在现代汉语中“铁”是名词兼形容词,然而在“铁了心”中的就是一个动词,类似的还有“被和谐了”、“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以活用为其它此类。如:“臣多多益善。”(《淮阴侯列传》)中“善”是形容词,“好”意思,而在“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善”就具有了动词的语法功能(词性),意思是“善待”、“和……交好”。
词类活用的基本类型:一、名词的活用,活用作动词、活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用作一般的动词,这种情况是相当普遍的。
1.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使眼色”,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中“目”;
2.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说出”(此字在能愿动词的后面,宾语“其一处”之前,故活用作动词);
3.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用蹄踢”。
(二)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除了时间名词和地点名词以外,普通名词作状语的很少,但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起着修饰和限定作用。
1. 其一犬坐于前。(《狼》)犬:译为“像狗一样”,修饰谓语“坐”;
2.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法:译为“依照法律”,修饰谓语“斩”;
3.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空:译为“在空中”,修饰谓语“游”作状语;
4.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面:译为“当面”,修饰谓语“刺”,作状语;
(三)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作使动用法一定要带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活用为动词后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意思比较绕,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1. 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战国策》)臣,是名词,然而它在谓语的位置,而且后面还跟着一个名词“诸侯”,所以它的语法功能就发生了变化,做动词,应该译为“使诸侯成为臣”在意思,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2.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捕蛇者说》)腊,是名词,“干肉”的意思,在这里后面带了宾语“之(指蛇)”占据了谓语的位置,所以做动词使用,应该翻译为“使蛇成为干肉”,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3. 汗马功劳。汗,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马出汗(的功劳)”。
(四)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作意动词,后面也一定带宾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1.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为名词,“利处、好处”意,现在作意动词,可以译为“认为……有利”。
2. 友风而子雨。(《荀子·赋·雪》)
友:以……为朋友,把风当作朋友;子:以……为儿子,把雨当作儿子。
3.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媛客孟尝君》)客我:把我当作客人。
二、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代替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
1.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充当判断句的宾语,意思是“善良诚实的人”,活用为名词。
2. 例句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
3.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原为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走完”。还有“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也是这个用法。
4.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轻:原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轻视”。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凄”、“寒”:是“使(神骨)凄寒”的意思。
6. 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墨子·尚贤》)“富”、“贵”:是“使(之)富贵”的意思。
7.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意思是“使……安”。
8.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完璧归赵》)急:意思是“使(臣)急”。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是主语主观上认为这个形容词后面的宾语带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9.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苏秦连横约纵》)远:是“以……为远”的意思。
10.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美”带宾语“我”,“以我为美”、“认为我美”的意思。另外还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也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作活用作名词
1.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作“有”的宾语,表示跟“伏”这种行为有关的人,活用为名词,意思是“伏兵”。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这一现象主要是不及物动词,但是有些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劳”、“饿”,均是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语法功能就发生了变化,意思分别是“使……经受劳累”、“使……经受饥饿”。
2.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本是不及物动词,此处带了宾语,意思是“使……活”。
3. 沛公单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从,本是及物动词,但是从语义上来讲,“从”的宾语并不是“百余骑”,应该是“使百余骑跟从”。
4.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汉书·苏武传》)降,本是及物动词,同样从语义上来讲,“降”的宾语并不是“苏武”,应该是“使苏武投降”。
(三)动词的意动用法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鉴:以……为鉴
6.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媛可孟尝君》)怪:以……为怪。
以上就是关于时词语活用,找出下列词句中词类的活用现象并解释词语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时 词语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