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意思,因材施教的意思

本文目录

因材施教的意思

因材施教的意思介绍如下:

【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反义词:一视同仁 相似词:教材 反面教材 素材 药材 身材 选材 石材 材质。

因材施教的相关造句如下:

1、老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老师们在教学中,能够针对每个同学的特点因材施教。

3、李老师善于因材施教,指导同学们利用自己身上的长处弥补不足。

4、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同学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5、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6、这样,老师就有几年的时间来观察学生,因材施教。

7、教师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

8、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一条教学原则。

9、李老师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总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10、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予以因材施教。

11、学生程度良莠不齐,老师不宜等而观之,宜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来教导。

12、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

13、这批学员良莠不齐,要因材施教才行。

14、蒋老师的教学很有特色,不但讲得深入浅出,而且还注意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5、作为优秀教师,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课堂上,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什么意思

因材施教的意思根据受教育者的天赋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读音:yīn cái shī jiào。

出处:《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九》: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反义词:一概而论。

因材施教造句如下:

1、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予以因材施教。

2、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

3、老师们应该因材施教,否则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的个别发展。

4、李老师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用同一种模式来塑造学生。

5、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质,如何因材施教是所有父母们的共同问题。

6、同一家庭的孩子,智力、兴趣、性格等也各不相同,父母应该要因材施教。

7、小班教学的优点,是让老师更可依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来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

因材施教是什么意思

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而给予不同的教导。

一、拼音

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二、出处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一.郡守田南山先生》:“因材施教。凡及门者,皆有造泉,士多争师之。”

释义:

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而给予不同的教导。只要来到这里学习的人,都会有一定的造诣,士民都争着让他做老师。

三、例句

1、这批学员良莠不齐,要因材施教才行。

2、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同学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对症下药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释义:意思是医生针对患者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四十二卷:“便是捉得病根;对症下药。”

翻译:就是找到疾病的原因,根据症状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反义词:

视同一律 [ shì tóng yī lǜ ]

释义:指同等看待。

出处:现代·鲁迅《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至于‘忠实于自己的艺术的作者’,却并未视同一律。”

例句:我们的服务,向来不论身分,视同一律。

因材施教什么意思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

详细解释

1.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2. 【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3. 【示例】: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

4. 【近义词】:对症下药

5. 【反义词】:一视同仁

扩展资料:造句

1、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质,如何因材施教是所有父母们的共同问题。

2、我觉得由于所带学生的年龄层不同,所以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3、文章从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路与措施。

4、老师们应该因材施教,否则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的个别发展。

5、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因材施教的意思,因材施教的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因材施教的意思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20日 10:59
下一篇 2023年10月20日 11:57

相关推荐

  • 顾的意思,文言文中顾有哪些意思

    本文目录1.文言文中顾有哪些意思2.顾的意思3.顾字的解释新华字典4.顾影自怜的意思解释文言文中顾有哪些意思详细意思:◎ 顾顾 gù〈动〉(1) (形声。从页( 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2) 同本义 [turn round and look at;loo…

    通识 2024-02-03
  • 热忱的意思,热忱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热忱是什么意思2.热忱的含义是什么3.热忱是什么意思热忱是什么意思热忱的意思是热心、热衷、热诚,支持某人或一项目的热情。一、释义热忱是一种对某事或某人充满热情和关注的态度。可以表现为对某项工作或某个人的热情、关心和投入,也可以是对某种信仰、理念或事业的忠诚和奉献。热忱…

    通识 2024-02-03
  • t的意思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0代表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1代表什么意思0代表什么意思2.T什么意思3.Touch是什么意思英语4.Touch是什么意思英语1代表什么意思0代表什么意思1、t最简单的意思就是表示英语字母表中的字母;也可以是tin的缩写,表示吨;也可以是temperature的缩写,表示温度。2、T是指同性恋中…

    通识 2024-02-03
  • 狼的意思文言文,狼的文言文有多少个意思

    本文目录1.狼的文言文有多少个意思啊2.狼在文言文中的意思3.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4.狼的翻译文言文注释及翻译狼的文言文有多少个意思啊一、一词多义止:(1)止有剩骨:通“只” (2)一狼得骨止:停下以:(1)投以骨:把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3)盖以诱敌:是用来之:(1)复…

    通识 2024-02-03
  • 意外之财的意思,意外之财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本文目录1.意外之财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2.什么叫意外之财的意思3.意外之财的意思是什么4.意外之财造句子意外之财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意外之财的意思意料之外的钱财。财:钱财。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且说周老爷凭空得了一千五百块洋钱,也算意外之财,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

    通识 2024-02-03
  • 破的意思和组词,破字能组什么成语

    本文目录1.破字能组什么成语2.破字的拼音3.破什么意思4.破拼音组词部首破字能组什么成语破:pò基本释义碎,不完整:碗打~。~灭。~旧。~败。~落。~陋。~颜(转为笑容)。~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2.分裂:~裂。~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

    通识 2024-02-03
  • 雅雅意思是,清雅的雅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清雅的雅是什么意思2.女生艺名两个字气质重叠的名字3.优雅的雅雅是什么意思怎么读4.名字中雅的意思是什么清雅的雅是什么意思清清雅雅意思是:基本解释为清新秀雅,端庄或高雅。多形容人。1. 清高拔俗。《三国志·魏志·徐宣传》:“尚书徐宣,体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

    通识 2024-02-03
  • 原的意思,原的拼音和意思

    本文目录1.原的拼音和意思2.原字有什么意思和含义3.垚源是什么意思4.原什么意思原的拼音和意思1、原的拼音:yuán。2、原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像泉水从石头下流出。原的本义是指水流的起始处。3、后用“源”表此意。由水源引申指开始的、最初的,又表示原来、本来。…

    通识 2024-02-03
  • 个人的意思,个人意思

    本文目录1.个人意思2.四川话个人是什么意思怎么说3.封印某个人是什么意思4.个人的意思个人意思人意的解释 [wish] 人的 意愿 、情绪 不满人意 详细解释 人的意愿、情绪。 《诗·小雅·无羊》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汉 郑玄 笺:“此言扰驯,从人意也。” 《三国志·蜀志·…

    通识 2024-02-03
  • 高的意思是什么,高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高的意思是什么2.高什么意思3.“高”这字代表什么意思4.高_的意思高_的意思是什么高的意思是什么“高”字的最初意思是一个隆起的土堆或平台上修的房子,成为“高”字。可查看金文或甲骨文的“高”字。“高”的解释:[gāo]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

    通识 202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