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
释义: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出自:左丘明·《宣公·宣公二年全屏》
【故事】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滥杀无辜,大臣赵盾和士季,进宫劝谏,晋灵公态度冷淡,不情愿地认错。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根本听不进,于是派人暗杀赵盾。人们奋起反抗,赵穿将穷凶极恶的晋灵公杀死。
扩展资料: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释义: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翻译: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用于劝诫人。
例句:你不必自责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扩展资料
典故:
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天,厨师送上来熊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正好,尸体被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看见。他们了解情况后,非常气愤,决定进宫去劝谏晋灵公。士季先去朝见,晋灵公从他的神色中看出是为自己杀厨师这件事而来的,便假装没有看见他。
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瞟了他一眼,轻描谈写他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态度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但是,晋灵公并非是真正认识自己的过错,行为残暴依然故我。相国赵盾屡次劝谏,他不仅不听,反而十分讨厌,竞派刺客去暗杀赵盾。不料刺客不愿去杀害正直忠贞的赵盾,宁可自杀。
晋灵公见此事不成,便改变方法,假意请赵盾进宫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但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他的阴谋又未能得逞。最后这个作恶多端的国君,终于被赵盾的弟弟赵穿杀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左传·宣公二年》 大意: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句话表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能从中获得利益.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
出自《左传·宣公·宣公二年》。释义:士会叩头回答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诗》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始,很少能有个好结果。
扩展资料:
原文: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释义: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以上就是关于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