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文言文 <<游虎丘小记>> 的翻译
虎丘在中秋时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彻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在秋天的夜里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又在今年的春天,我曾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一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原文: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扩展资料:
该文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一次是在秋天,对月色美、游人少、以红粉笙歌点缀的虎丘感到“亦复不恶”;对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抄的虎丘感到“独往会心”。一次是在春天,“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作者感到“悠然欲与清景俱往”。
两度游虎丘,见虎丘本色。作者送叹友人徐声远“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为知言。此诗句道出欣赏自然之美要在岁寒。夜半,归根到底是一个“静”字。唯静方能显示虎丘本色。这样,就告诉读者“笙歌笑语,填山沸林”、“使丘壑化为酒场”“可恨”的原因了。作者认为,有些东西、有些事情要多看几遍才能看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说要多去观察。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占地虽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
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风壑云泉,令人流连忘返。
虎丘是全国A级景区及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形成了宜人的绿岛小气候,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成为一绝。
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重要的集会场所,根据“三市三节”的历史,景区创新推出了春季的艺术花会,展现了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一大批名贵花卉的迷人风姿,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与花会相映成趣的是民俗风情浓郁的金秋庙会,再现了山塘出会的盛况,展演了南北交融的民间艺术节目,深得游客喜爱,如今,一年两会已成为著名的特色旅游项目,是苏州的旅游热点。
游虎丘小记文言文翻译加注释
游虎丘小记文言文翻译: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原文: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游虎丘小记文言文翻译
1. 虎丘的文言文翻译,,是一片很长的文言文 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
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
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
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
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
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
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
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 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
唱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有月亮为证!”现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
2. 文言文 <> 的翻译
游虎丘小记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3. 求关于游记类的文言文(原文+译文)
始 得 西 山 宴 游 记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艹伐〕,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自从我成了受过刑辱的人(如同说罪人,作者被贬),居住在此州(永州),经常恐惧不安。在那间暇的时候,就缓步而行,无拘无束地游览,每天与那些同伴登上高山,入深林,沿著迂回曲折的溪涧一直走到它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古怪嶙峋的岩石,没有一个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达。到后就拨开野草,倒尽壶里的酒喝尽为止。
醉了又互相靠在对方身上躺下,躺下便做梦。心里有所向往,连做梦的情趣也是一样的。
醒后就起来,起来就回家。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特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因为坐在法华西亭(法华寺西面的亭台),了望西山,才指著西山觉得它不同寻常。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著染溪,砍伐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焚烧茂密芜乱的野草(茷:草叶多),一直清除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
攀援著登上山,两腿伸直岔开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状,这是古人不讲礼貌或适意自得,无拘无束的一种坐姿)而玩赏,那么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突露嵯峨的样子、深陷低洼的样子,有的像蚁封(蚂蚁洞口旁边的小土堆),有的像洞穴。
看上去似乎只有尺寸般大小的景物,实际上已远在千百里之外,(远处的山川景物全都)聚集收缩,堆叠在眼下,没有什么能隐藏的。萦绕著青山,环绕著白水,极远的地方与天交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
(先登高远望)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土丘等同。(这是何等)辽阔广大啊,仿佛已与整个宇宙间的浩气融合为一,哪里还能找到它的尽头?悠然自得地与大自然相交游,而不知道它的尽期。
拿起酒杯来倒满酒,东倒西歪,疲乏无力地进入醉境(颓然:形容喝嘴酒时东倒西歪,疲乏无力的样子),不知道太阳落山了。灰暗的暮色,从远处来到,来了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
思虑停止了,形体消解了(形容超然忘我的一种感觉),与自然万物浑然融为一体(冥合:不知不觉中结合在一起)。然后才知道我过去不曾游赏过(意谓:过去的游算不上真正的游),真正的游赏从这一次才开始。
所以为这次游赏写成一篇文章(为:动词谓语,这里是写的意思)(志:记,记载下来稿。这一年,是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四年。
小 石 城 山 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木丽〕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
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予未信之。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
4. 恒山游记文言文翻译
【课题】 23.游恒山记 【题解】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
恒山,五岳之一,位于山西北部。 【作者】徐霞客,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原文】十一日,风翳(yì)净尽[风平云散。翳,云雾],澄碧如洗。
策杖登岳……[拄着手杖攀登恒山。策,拄着,扶着。
岳,这里指恒山],面东而上,土冈浅阜(fù)[低矮的土山],无攀跻(jī)劳[没有爬山的劳累。跻,升,登。
]。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
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qiú)松[盘曲的松树]离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
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从此。
是,代虎风口]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循,顺着,沿着。
乘,凭借]。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
杰,高大的样子]曰“朔方[郡名。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内则官廨(xiè) [官署]厨井俱备。
坊右东向拾(shì)级[一步一步踩上台阶。拾,放轻脚步往上走]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
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很高的台阶]插天,庑[wǔ,堂四面的廊屋]门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穹,高。
森立,密集的样子]。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
台中像[塑造]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jī)危[高]崖、登绝顶。
还[huán,转,绕]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蹑[niè,踩]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绝顶,极顶,最高点],而满山短树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参差不齐的样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gǔ,水流急的样子]不能出。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枣树。
这里指有刺的灌木]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chéng)丽[明丽],俯瞰(kàn)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yì)[浓阴遮蔽]。
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浑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
南惟龙泉[山名],西惟五台[山名],青青与此作伍[呈现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此,指恒山]。
近则龙山西亘(gèn),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mèi)[肩并肩,衣袖连衣袖。形容靠得很紧的样子。
比,并。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
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先前]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
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译文】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
我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
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里,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
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房,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顺着石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
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着北岳殿构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
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亡绝顶。
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人洪流中,没在水里不能出来。
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 这时阳光明亮绚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阴遮蔽。
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
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
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一片青葱,和恒山为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挡着沙漠。
过了一会儿,从峰西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
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好像是蒜叶草茎,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
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 【内容】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叙述中有描写,“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真是一个无风无云的好天气。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
5. 虎丘两篇的译文
虎丘记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译文
n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 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每到这天,全城的人都关闭门户,肩挨肩地来到(这里)。(上至)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下到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化上艳丽的彩妆穿着华美的衣服,在行人往来的道路旁边铺设垫席,摆上酒菜。从千人石向上直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像梳子齿、鱼鳞一样,檀木做的歌板像山丘一样堆积,酒樽里的酒就如流云一样倾泻。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漫天的)云霞铺在江面上一般。(即使)雷鸣电闪也无法描绘那热闹的场面 。
6. 文言文翻译 西湖游记三则之一
西湖游记二则 袁宏道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 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 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翻译:
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已心飞到西湖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不觉非常好看,全身心都醉了。此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但描写不出来。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了,和子公通过净慈寺,寻找阿宾以前住的房间,从苏堤上的六座石拱桥,岳坟,石头路回来
.(我)粗粗的参观了(西湖的美景),没有来得及全部欣赏.
7. 求《游虎丘小记》的译文
游虎丘小记李流芳原文:虎丘,中秋游者尤盛。
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歌女)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风铃)及佛灯隐现林杪(树枝末端)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两脚盘腿打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造访)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真知言哉! -----------------------------------------------------译文: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
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
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说的真对啊!-----------------------。
8. 求《游虎丘小记》的译文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原文: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歌女)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风铃)及佛灯隐现林杪(树枝末端)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两脚盘腿打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造访)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
9. 游虎丘小记翻译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
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
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10. 游虎丘小记翻译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虎丘游记文言文答案
1. 文言文 <> 的翻译 游虎丘小记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2. 《虎丘(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
虎丘记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译文】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译文】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译文】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飨宴宾客。但中午过后,阳光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文昌阁(景色)也好,傍晚的树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远处的虞山一点遥遥在望。平远堂荒废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想在这里建个祠堂,祭祀韦应物、白居易等先贤。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经请求辞官归去,恐怕江进之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大减了。(可见)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
(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译文】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我就对进之说:“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以后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现在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
3. 游虎丘小记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整夜都不停歇。于是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 *** ,还看到佛灯在林间树梢若隐若现。
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作品赏析
写作者两次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一次是在秋天,对月色美、游人少、以红粉笙歌点缀的虎丘感到“亦复不恶”;对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抄的虎丘感到“独往会心”。一次是在春天,“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作者感到“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两度游虎丘,见虎丘本色。作者送叹友人徐声远“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为知言。此诗句道出欣赏自然之美要在岁寒。夜半,归根到底是一个“静”字。唯静方能显示虎丘本色。这样,就告诉读者“笙歌笑语,填山沸林”、“使丘壑化为酒场”“可恨”的原因了。作者认为,有些东西、有些事情要多看几遍才能看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要多去观察。
4. 游虎丘小记译文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创作年代:明代
体裁:散文
赏析: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一次是在秋天,对月色美、游人少、以红粉笙歌点缀的虎丘感到“亦复不恶”;对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抄的虎丘感到“独往会心”。一次是在春天,“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作者感到“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两度游虎丘,见虎丘本色。作者送叹友人徐声远“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为知言。此诗句道出欣赏自然之美要在岁寒。夜半,归根到底是一个“静”字。唯静方能显示虎丘本色。这样,就告诉读者“笙歌笑语,填山沸林”、“使丘壑化为酒场”“可恨”的原因了。作者认为,有些东西、有些事情要多看几遍才能看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要多去观察。
5. 【游虎丘小记】全文和注释
游虎丘小记 明代:李流芳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
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译文:虎丘在中秋时游人极多。
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彻夜不息。
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在秋天的夜里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又在今年的春天,我曾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一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注释 1、虎丘:苏州名胜。
士女:士绅学子、妇孺歌姬。遂使丘壑化为酒场:于是(或因此)令丘壑变成了酒场(一般)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2、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林稍:树梢末端。偕:一起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趺坐:两脚盘腿打坐。过:造访。
真知言哉:说的真对啊!盛:多。 扩展资料 该文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
一次是在秋天,对月色美、游人少、以红粉笙歌点缀的虎丘感到“亦复不恶”;对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抄的虎丘感到“独往会心”。 一次是在春天,“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作者感到“悠然欲与清景俱往”。
两度游虎丘,见虎丘本色。作者送叹友人徐声远“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为知言。
此诗句道出欣赏自然之美要在岁寒。夜半,归根到底是一个“静”字。
唯静方能显示虎丘本色。这样,就告诉读者“笙歌笑语,填山沸林”、“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46465使丘壑化为酒场”“可恨”的原因了。
作者认为,有些东西、有些事情要多看几遍才能看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说要多去观察。
6. 写虎丘的英文游记
The mountain was covered by trees and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s that it has a lot of monkeys.The monkeys are not at all afraid of human,and they may even e over and take whatever thing they are interested on you.Any food,or toys or even umbrella are targets of the monkeys.
Besides the monkeys,the temples there are also worth visiting.Religious people go there and wish for good luck for their beloved ones and themselves.
7. 文言文版游记
游褒禅山记 (宋)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
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8. 游虎丘小记 译文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
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
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9. 求《游虎丘小记》的译文
游虎丘小记李流芳原文:虎丘,中秋游者尤盛。
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歌女)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风铃)及佛灯隐现林杪(树枝末端)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两脚盘腿打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造访)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真知言哉! -----------------------------------------------------译文: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
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
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说的真对啊!-----------------------。
以上就是关于独往会心的意思,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翻译的全部内容,以及会心的意思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记笔】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